13408589752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成渝经济圈发展落户成都东部 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条件

成都东部新区包括哪些地方

成都东部新区包括简阳市所辖的13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这13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分别是海螺镇、芦葭镇、董家埂镇、壮溪镇、玉成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养马街道、石盘街道所属全部行政区域及高明镇、三岔街道、贾家街道所属部分行政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

另一部分包括天府新区简阳片区191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范围内的丹景街道全域和三岔街道部分区域,及现由简阳市管理的武庙镇全域和高明镇、贾家街道部分区域),委托成都东部新区集中统一管理。

成都东部新区主要是为了打造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区域交通整体布局,推进轨道交通延伸拓展,织密成渝双城高快速路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内联外通,共建多枢纽协同的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成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加强成德眉资优势领域产业链合作,协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发展带、成资临空经济发展带。

关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你有何看法?

最近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讨论,包括轨道、高铁等基础设施、大型投资、产业引进、重磅政策等等,实际上对重庆、成都两地来说都是机会。

对于这次机遇,成渝必然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只有共同站在“中国经济第四极”的位置上,西部地区,才能具备更强的人口、产业、经济虹吸能力,去和东部区域掰手腕。

而重庆,实际已经在快速“出牌”。

比如战略重心层面,“一圈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为当前重庆的整体思路。

按照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都市圈中左侧的“渝西地区”是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主轴。因此,推动“重庆向西”,“渝西更强”,或是重庆整场牌局的“关键”。

成都向东已经发展了数年,这次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对西部槽谷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以大学城核心升档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庆科学城」;

又以科学城为“智核”,助力高新产业落址,形成「重庆高新区」。

再插上“重庆向西”的大翅膀后,西部槽谷,或会变成“承前启后”的战略中心级城区。

宜宾正在加马。已经获批全省第一个省级重点示范新区,那就是三江新区,四川省的全省的唯一一省级新区。这个规划开发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范围,它要求得十分相当的高,这包括有:临港新区全部的三个街道办事处、长江工业园整个、罗龙街道办事处面积的一部分、江南镇的一部分,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开放到江安区域流域范围分布,加强和完善新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创新规划,它的规模空间与范围将超越很广,它越来越成为成渝地区的重要的最佳核心焦点,纳入成渝经济区的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发展,进入成渝城市群的重点建设。

第二个,宜宾有新建的大学城和 科技 创新城,这也是在四川省范围内最大的规模,(除了成都市而外)临港有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等。

第三个,有四川省的最大的重点港口 一是它的水运口岸出入境通关和铁路运输口岸以及它的空港新区、新城物流,它有很多国际快线开通与国际集装箱运营合作。

因为,宜宾有超前的规划意识。宜宾完全具备了一定的良好的成渝地区双城建设的重点规划条件!宜宾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十分优越的环境自然资源,宜宾有得天独厚的万里长江第一大港口 码头 它的物流和货物吞吐量将首次超过,属全省最高,宜宾临港今后将突破更多的货物进出口贸易的收获数量。宜宾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和深化改革的投入。未来的宜宾,将是欣欣向荣最佳景象!宜宾正在向国家新区推进,这让宜宾的经济加大更快地增长,速度势头强劲迅猛,良好的基础和丰富层次程度日渐完善。宜宾的城市将焕然一新……

双城建设是宜宾的主攻方向!为宜宾的三江新区打造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这就是宜宾的动力系统来源。关键还要负责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环境大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工程建设。为国家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早在1957年的时候,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提出 未来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不再是单一城市而是多中心的城市群 。著名的齐普夫法则揭示了 由于规模效应完全补偿了边际成本递增,现代大城市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小城市慢这一基本事实 。

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抱团发展,远比单个城市单独发展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相邻城市的发展,从根本上盘活一个地区的经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今年提出的新概念,但是成渝地区的合作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了,到2016年,就变成了成渝城市群。

到如今,更是上升到了国家级城市群的概念,《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外界普遍看好成渝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片段)

成渝地区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渝两城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北有京津冀城市群带头,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坐镇,东有长三角城市群引领,唯独我们西边,缺少城市群的抱团发展,经济和其他地区始终存在差距。

就拿四川和重庆来说,四川省总面积约48.6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83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6615.8亿元。重庆总面积约8.24万平方千米,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1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3605.77亿元。

这两个地区,占了国家约8.2%的人口,创造了相当于国家总GDP7%的份额(2019年中国GDP约为99亿元),人口体量大,但是创造的经济却是落后的,所以迫切需要寻求经济上的突破。

(川渝地区)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眼瞅着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步步的富了起来,西部肯定也不能拖后腿。而且今年正好是我国第一个100年目标的最后一年,所以我们成渝地区打造国家级城市群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我们的动作这么迅速,是因为现在 西部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级城市群 。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是中国第四极。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西是哪个?西部地区,除了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其余均为欠发达地区。而重庆和成都均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西安为全国二十大城市之一。说起资格,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为成渝城市群。有人问,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等呢?长江中游城市群姑且不说,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位于三大主要城市群之间,战略意义较东部率先崛起和成渝城市群对于西部大开发意义略小。

第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关键在于成都和重庆的带动。成都带动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重庆带动重庆都市圈,包括老重庆地区,涪陵区,南川区。次一级就是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的绵阳,南充,宜宾,泸州,达州,乐山,重庆的万州,黔江。

第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塌陷是个阻碍发展的很大矛盾。资阳,内江,遂宁,重庆的西部,需要进一步提升能级。但是这几个城市怎么不被继续吸血,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是个较大的问题。资阳的简阳被成都代管后,资阳迅速经济下滑。资阳又怎么整合资源利用优势,没有顶层设计,靠资阳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资阳西进,对接成都,谁知道会不会像西咸新区那样咸阳的结果。内江,可以说和重庆接壤,但是和成都的经济联系远远大于重庆,靠成都和重庆就能促进内江的崛起?内自一体化,都是两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城市,又能够提升多大能级,需要拭目以待。遂宁,搞遂潼一体化,公交车都通了,而重庆对于潼南的定位,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不如江津,永川,合川等。之后大英可能撤县设区,不与成都直接接壤,要想从成都发展捞碗羹,可能还是有点难。唯有顶层设计,才可能打破一些中部塌陷的现状。四川长期发展重心在于成徳绵一线,重庆将主城区的经济分流到三峡区域建设,最近才相对重视成渝中线,可能遇到困难还不少。

第四,次级中心城市,又有何种方式发育?绵阳搞科学城,宜宾搞三江新区,南充搞临江新区?未来达州和泸州呢,也是拭目以待!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中国四大地区中,成渝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

重大意义: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 探索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科技 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当年四川的大哥二哥已成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昔日三哥自贡如今已落后太多了!自贡当奋力向前。

成立成渝中部新区,建设强大的中部才能真正发挥成渝协同发展与带动发展。

我就看看新闻、听听传说。

战略是好的,策略是差的,口号喊得响,实施慢如蜗牛!

"成渝经济圈'展望,成渝的长处和短板,如何形成发展合力动力?

成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而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两座城市的GDP都位居全国前十,目前成都和重庆所合围的经济圈,目前的经济实体,仅次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排在我国第四位,所以,未来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那么成都和重庆到底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呢?未来该成渝城市群该如何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呢?成渝的长处-优势分析成都和重庆的发展优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1,GDP规模以及增长速度2019年成都GDP高达17012亿,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相比去年,GDP增加了1670亿,增幅和增速,在中国十大城市里面,均处于领先位置。2019年重庆GDP高达23605亿,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相比去年,GDP增加了3242亿,名义增量超过了广州和深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GDP增速也位居全国前列。

所以,从GDP规模和增长幅度、速度等经济指标来看,成都和重庆已经具备超大城市的规模,特别是重庆GDP,2019年总量已经接近于广州,大有赶超之势,这也是西部城市崛的新号。

2,常住人口总量以及增量截止于2019年底,重庆常住人口高达3124万,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常住人口高达1658万,位居全国第四为。除此之外,成都和重庆2019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双双入围全国前十,且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20万。可见,成都和重庆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3,城市发展空间的延伸性天府之国成都,总面积超过了1.46万平方公里,而城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容,把原来的郊县都变成了区,比如2001年,成都撤销新都县,改成新都区,2002年,撤销温江县,改成温江区,2013年,成立天府新区,2016年 撤销双流县,改成双流区,似乎成都在撤县设区的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目的很简单,就是扩大城区版图,把成都做大做强。再看重庆,就在前不久,重庆宣布主城区扩容,从过去的9个主城区扩容到21个主城区。与成都不同的扩容手段,重庆选择的是内部扩容,因为重庆管辖的面积太大了,重庆大致可以分为3个板块,东北的三峡库区板块,西南的黔江酉阳秀山等山区板块。以及西南的两江四岸主城区板块。主城区从9个升到21个,完美展现了重庆的城市发展空间延伸性!

成渝的短板-劣势分析成都和重庆的短板,其实很明显,也来自于三个方面:

1,资金总量的聚集优势不明显成都和重庆,两座超级城市,资金总量差不多都在4.1万亿左右,这与北京的20万亿,上海的15万亿,深圳的9.5万亿,还有不少的差距。资金总量的聚集优势不明显,直接体现的是总部经济发展的缓慢,金融市场发育相对滞后,这对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存在影响的。

2,经济效率有待提升这也是目前中西部所有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年,沿海产业转移到内地,人力成本、长租成本虽然降下来了,但是经济效率反而下降了,为什么,比如你在深圳,一天可能工作12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但是在成都和重庆,大家普遍都是双休,一天工作8-9个小时,其他时间可能更喜欢打麻将、喝茶。

成都很适合休闲,但创业土壤,跟北上广深还是有一定距离。重庆作为直辖市,经济效率仅为66.81%,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产比过高,因为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效率就会下降2.5个百分点,虽然成都的经济效率有83.75%,但是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差距。

3,龙头城市的首位度太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何为首位度太高,就是第一名与第二民的GDP相差太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我们把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对比,发现成渝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首位度太高了。首先看成都与四川省第二名GDP城市绵阳之间的差距,2019年成都GDP17012亿,而绵阳的GDP是2856亿元,差不多成都的GDP是绵阳的6倍,这个悬殊太大了。

从成渝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分布来看,成都+重庆的GDP总和,是其他14个城市的3倍之多,也就是说,成都+重庆经济比重,占到了成渝城市群的的80%以上。而长三角的上海,GDP是3.8万亿,苏州1.9万亿,相差只有1倍。而成都和绵阳相差了6倍之多。

深圳和广州更加不用说了,GDP比较接近,即便是第三名的佛山,GDP也超过了万亿,第四名东莞逼近万亿,所以,从四大城市群来看,珠三角的均衡度是最好的,其次是长三角,然后是京津冀。最后是成渝经济圈。通过对成渝经济圈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接下来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成渝经济圈发展动力的策略建议1,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也在不断深化,东湖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所以,成渝经济圈要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实现产业崛起。

2,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我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环,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激励政策,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成都和重庆都设立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次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都是国家级的,另外,成都成为我国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座4F级别的国际机场城市,重庆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第二机场,从目前基础建设规划、城市区域经济利好,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步伐可以加快一些,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

3,做好产业定位产业定位是区域经济崛起的先决条件,成渝经济圈即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这一步棋一定要走好,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医药、新媒体产业。成都本来就是休闲之都,目前全国的娱乐传媒产业发达的城市里面,就有成都的一席之地,成都气候温和,宜居宜业,美女帅哥也多,发展颜值经济也不失为好方向。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第四极还不清晰,主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游离,所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和产业定位尤为重要,提前布局,定位好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做好产业升级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需要引起注意一点是,目前成都和重庆在全国的“抢人大战”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突出,深圳、杭州、广州、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表现似乎也很强劲,未来不管是产业还是机遇,都需要人来实现,所以,成都和重庆,要把对人才的引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成都东部新区挂牌在哪里

【太平洋汽车网】东部新区区域内石盘街道、养马街道、贾家街道、丹景街道、福田街道、玉成街道、三岔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高明镇、武庙镇、壮溪镇、海螺镇、董家埂镇、芦葭镇等15个镇(街道)已经全部完成挂牌,与此同时,15个镇(街道)全面完成村级建制调整,调整后的115个村、63个社区也已全部完成挂牌。

3年来,经过分区规划、规划集成、地质勘探、片区设计、功能提升,整个东进区域无论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已日趋稳定和成熟,为何又要设立东部新区。

成都市主要负责人表示,设立成都东部新区,主要有3方面考量,即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高能级载体。成都东进需要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载体架构,通过设立省级成都东部新区,为将来争创国家级新区做准备。其次为吸引新成都人建立高质量平台。

成都东部新区以人城产为营城逻辑,将为新区量身定做人才和户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再次也是打造集聚优势资源要素的高水平极核的需要。为了更好争取国省政策,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各种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有必要在东进区域构建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陈杰2)

相关文章
13408589752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