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8589752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小米造车落户成都 小米汽车 成都

懂车周报|小米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984"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40a7d99ff9a7c0f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9月1日,小米集团官方宣布,“小米 汽车 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公司名: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据悉,小米 汽车 团队目前已搭建起近300人的团队。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972" img_width="127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8b692ffc19326c6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据了解,宣布造车至今的5个月,小米 汽车 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紧锣密鼓地推进 汽车 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717"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b61d5e2093921b3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在官宣正式注册“小米 汽车 ”的微博下方,雷军还配上了一张17人合影,这些人将会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主创团队。值得一提的是,在17人的小米 汽车 智能驾驶团队中,唯一一名“外援”便是前宝马iX的外观主设计师李田原。加入小米 汽车 后,他将大概率负责整车外观设计方面的工作。

然而,近日据天眼查显示,多个“小米 汽车 ”的商标状态变更为“驳回复审中”,商标的国际分类涉及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等。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822" img_width="1236"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ede06e9df43f35c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一汽马自达于2005年3月1日在吉林长春诞生,随后也生产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车型产品,包括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6,也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一代神车”,再到2014年,马自达阿特兹焕新登场,成为B级轿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款车型。再到2016年,一汽马自达推出轿跑SUV——CX-4。

8月31日, 财经 媒体《 财经 汽车 》报道,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于当天上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上共有三项议案,包括财产管理及变价方案、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两项议案,以及核心议案——宝马中国收购“华晨中华”。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799"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d398d3e2051f6dc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据悉,经由债权人表决,三项议案全部通过。但宝马中国收购“中华”品牌的议案通过率不高。据消息人士介绍,宝马中国对华晨中国的收购将花费16.33亿元,其中,资产部分的评估价格为12.33亿元,其次还有4亿元的溢价是用以购买整车生产资质。

目前,宝马中国方面对此回应,项目仍在有关部门的审批过程中,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致力于进一步拓展宝马在辽宁省的业务。同时希望使用华晨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严格意义来说,宝马中国收购华晨中华,不是“中华”品牌,而是中华品牌 汽车 生产相关资产以及华晨 汽车 制造股权。

8月31日,路特斯 科技 正式宣布成立,其全球总部也确定落户武汉经开区,路特斯全球智能 汽车 工厂也将落户武汉。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表示,Emira的发布就是路特斯向燃油车时代的告别,如今路特斯 科技 的成立,意味着路特斯已经开启了深度转型。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800" img_width="8192"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bb86263b7dfc754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318" img_width="2676"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606ed360c0d0d49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据了解,路特斯在未来5年将推出4款全新电动车型:2022年,内部代号Type132的E级纯电智能SUV、2023年,内部代号Type133的E级纯电智能四门轿跑、2025年,内部代号Type134的纯电智能新物种、2026年,内部代号Type135的纯电智能小跑。

此外,路特斯还将推出EPA边缘进化架构,此架构将针对路特斯的超高端智能纯电 汽车 进行开发。冯擎峰表示,十年之内,在路特斯智能驾驶的协助之下,只要你拿到驾照,就能跑赢F1冠军,“这就是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也就是说,路特斯的智能驾驶将向运动性能倾斜。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398" img_width="2622"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b8d48a2f7edf726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也以投资人的身份现身发布会现场,据了解,蔚来参与了路特斯 科技 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后,路特斯估值达150亿元人民币(23亿美元)。

日前,多家造车新势力正式发布8月交付数据。其中,理想 汽车 8月交付9433辆,再创单月交付新纪录。销量高速增长,让人眼前一亮。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 汽车 销量位居第一。

小鹏 汽车 8月交付7214辆占据第二位,连续2个月超过7000辆,其1-8月累计交付45992辆,同比大增334%。作为品牌旗下的主力车型小鹏P7,在8月份交付了6165辆,连续4个月创 历史 新高。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393" img_width="702"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6cc9953e885262f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 汽车 8月新车交付量为6613辆,同比增长449%。相比于7月份销量的6011辆,哪吒 汽车 8月份成绩实现环比10%的增长,再创新车交付记录。在“造车新势力”销量中排名第三位,超蔚来赶小鹏。

在理想、小鹏、蔚来、哪吒四大品牌中,蔚来在8月份交付量垫底,其8月交付量为5880辆。其中,8月交付量中蔚来ES8交付了1738辆,ES6交付了2342辆,EC6交付了1800辆。

整体上,从今年前8个月累计交付量来看,蔚来仍位列第一,且是唯一破5万辆的新势力车企。据数据显示,蔚来、理想、小鹏 汽车 今年累计交付量分别为55767辆、48176辆、45992辆。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其近日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以约18.3亿元人民币竞得银隆新能源约3.36亿股份,占银隆新能源总股本的30.47%。并与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签订了附生效条件的《表决权委托协议》,董明珠将其持有的17.46%的银隆新能源股份所有对应的表决权,委托格力电器行使。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813"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8e447db1defeb3f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这也意味着格力电器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一大控股股东,银隆新能源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早在2016年,董明珠曾想以130亿元价格收购银隆新能源的“造车计划”被股东否决后,董明珠自掏腰包斥资10亿元获得银隆新能源7.46%的股权,随后经过两度增资持股比例增至17.46%,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董明珠还拉来了王健林、刘强东等一起投资。时隔5年,格力终于将银隆新能源囊括旗下。相比5年前130亿元收购,如今花费18.3亿元成为控股股东明显省下不少钱。

格力电器认为,银隆新能源的核心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钛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和产能,二是拥有闭合式循环式的新能源产业链。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365" img_width="2048"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4e55b8678973f0a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新一代CS55 PLUS已于此前开启预订,推出3款自动挡车型,预售价为10.69-12.19万元。按照一般的预售政策推测,正式上市时售价或将有小幅度下调。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蓝鲸新一代NE1.5T+蓝鲸7DCT动力总成,百公里综合油耗为5.9升,最大功率138千瓦,相比在售车型搭载1.5T发动机提升了6千瓦。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366" img_width="2048"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548208c01e4f3ed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在小众的越野硬派SUV市场中,哈弗H9一直是自主品牌中大型硬派SUV代表之一,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上,新款哈弗H9也正式亮相。新车售价或为20.98-27.28万元。哈弗H9首次发布于2014年,并在2019年推出了中期改款车型,这款车发布时坊间认为是本代哈弗H9换代前的最后一款改款,但从长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其显然还希望本代车型继续在市场征战几年。

日前,比亚迪基于全新e平台 3.0打造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海豚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为9.38万-12.18万元。新车将推出搭载最大功率70千瓦,峰值扭矩180牛·米以及最大功率130千瓦,峰值扭矩29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066" img_width="2322"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2e5319f6357ed80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8月31日,长安 汽车 官方宣布,2022款CS75 PLUS正式上市,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1.79万元起。作为年款车型,新车主要对设计细节进行了更新,配置方面也有所调整和升级。动力方面,传动系统继续匹配爱信6AT手自一体变速箱,并取消了手动挡入门款车型。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050" img_width="14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b285d136af10d4d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8月30日,我们从五菱 汽车 官方获悉,旗下五菱征程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7.58万-9.0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非封窗版车型价格均为7座车型价格,8座版和9座版分别需要加价1000元和2000元。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936" img_width="1284"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e0c355216da69b4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9月1日,Stellantis集团官方公众号宣布,正式任命张俊担任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执委会成员、阿尔法·罗密欧中国区总经理,此任命自2021年9月1日起生效。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1211"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4c6118c16c12833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未来,张俊将向Stellantis集团全球执委会成员、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奥立维(Grégoire OLIVIER),Stellantis集团全球执委会成员、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全球CEO安巴托(Jean-Philippe IMPARATO),同时汇报工作。

张俊的职业生涯始于2004年,他拥有在美国、日本及中国 汽车 市场的职业经历。曾在日产、奥迪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位,在市场营销、供应链及车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新能源 汽车 及销售战略规划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懂车帝从通用 汽车 中国官方获悉,9月3日,通用 汽车 宣布斯图尔特·诺里斯(Stuart Norris)正式出任通用 汽车 中国及国际部设计副总裁。他将负责通用 汽车 在北美以外的设计运营并向通用 汽车 全球设计副总裁辛科(Michael Simcoe)汇报。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3592" img_width="3592"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f100c7ad8279f94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诺里斯在大学毕业后先后加入了宾利和捷豹的设计团队。他于2004年开始了在通用 汽车 的职业生涯。2012年,诺里斯出任通用 汽车 韩国前瞻设计和架构设计总监,为通用 汽车 的全球品牌 探索 未来产品与技术。期间,他领导的团队设计了雪佛兰Bolt电动车。

另据了解,原通用 汽车 中国及国际部设计副总裁潘凯斯(Ken Parkinson)已于近日退休。

9月1日,懂车帝从地平线官方获悉,前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博士加入地平线,出任地平线公司总裁。

汽车来了,一汽马自达告别" img_height="750" img_width="5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907/249a6da01a98963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据官方介绍,陈黎明博士于1995年加入博世集团,曾任技术专家,研发高级经理、总监和副总裁,他领导创建的博世底盘控制系统研发中心是博世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研发中心。

小米造车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雷军,注册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注册资金100亿。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

2014年4月初,有媒体称在中国车联网大会上,雷军表示,小米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的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2015年即可实现量产;4月5日,雷军通过其个人微博对小米汽车的新闻进行澄清,小米没有计划做电动汽车,会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2021年4月1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汽车”商标,国际分类为手工器械,注册号54856491,商标状态为商标申请中。

2021年7月28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公布,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开始招聘,首批招募500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L4级智能驾驶能力,支持全国多地办公  。8月25日,小米集团曾发布公告称,以约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为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增加砝码。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 。

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0月15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大股东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变为小米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 ;10月19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投资者日上宣布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

雷军宣布造车100天了,小米“手机供应链模式”到底行不行?

【导语:近年来,小米已经对近30家 汽车 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了自动驾驶软硬件、 汽车 整车、销售等。单从小米收购公司的类别来看,雷军似乎有意打造一条属于造车的供应链。小米在手机供应链上已经玩出了花,那么能否完美地运用到造车计划中呢?】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100天左右了。

自3月30至7月25日,雷军在2020年小米春季发布会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造车计划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小米官方再也没有发布更多有价值的消息。这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小米造车是真的造车还是搞个噱头提高一下公司的股价。

然而,事实上,雷军在宣布造车之后虽然按兵不动,但是却先后拜访了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现身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除此之外,小米先后参与投资了纵目 科技 和禾赛 科技 ,并被曝出收购了Deep Motion。在布局完自动驾驶公司之后,小米又开始加速招聘自动驾驶工程师,甚至还贴上了急聘的标签。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已经成功地投资了400家企业,组成了国内除阿里、腾讯两大派系以外最大的“朋友圈”。从小米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投资与自身产业生态有关的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具体来看,生态链投资更偏向于产品品类,被投资的企业向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和出行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采购与供货,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区域销售。

供应链主要偏向于产品品类,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以及核心元器件方面提供保障。举个例子,小米投资的晶晨半导体,就以研发多媒体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除此之外,小米在高端电子材料制造方面,小米投资的方邦股份等企业均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随着雷军宣布造车,小米又开始布局与 汽车 相关的供应链。相比于小米手机的供应链,小米在造车供应链上的布局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将自动驾驶技术等纳入到供应链的范围,包括领投了纵目 科技 的D3轮融资、激光雷达创企禾赛 科技 的融资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无一不是在证明小米正为其造车计划在做准备。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小米要将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的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小米为其造车计划打造供应链是为了确保其产品的稳定生产,拥有更多自主控制权。这个答案并不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缺点就是没能够将整个小米供应链的好处说出。

在互联网模式下,小米供应链实施的是拉动式策略,优势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提前期。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TTC,TTC是指从产品需求预测,收到订单一直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TTM指的是从新产品设计、研发,一直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TTM就是每一代新手机从早期研发、粉丝参与设计、量产设计一直到新产品发布的时间。TTC反映的是企业满足订单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快慢程度,也就是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对于新产品来说,供应链的优势就在于TTM,实现TTM最小化式供应链战略最主要的目标。

单说理论或许大家听不明白,我们可以再以小米手机为例来介绍TTM/TTC的优势。小米手机在研发的过程中紧密地与上游核心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包括参与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开发,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量产芯片。另外,将最终客户带入研发链,体验和反馈其工程样机,将供应链和开发链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向市场推出量产手机。当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C,在平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最小化TTC,其中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

换句话说,TTC和TTM分别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两者如何实现最小化均对产品是否能够成为市场的“焦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理,小米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势必会为打造小米 汽车 起到极佳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各大车企纷纷加速其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打造出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将会对小米造车计划能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小米收购激光雷达为例,华为曾经提出了要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以内。事实上,要想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压到200美元以内的话,当下已经可以实现,比如说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MEMS振镜 APD接收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受限,探测距离50m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换句话说,想要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最佳的方式就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这一情况下,小米如果能够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让小米 汽车 实现量产化的话,激光雷达也将会实现规模化生产。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实现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低,而且还将会为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良性发展,小米 汽车 的性价比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具体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还要看小米接下来如何打造专属于小米造车的供应链。

除了成本优势以外,完善的供应链将会为产品带来更强的应对能力,确保产品的推出速度跟得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可以分为的两个层面,一是水平层面:需要设计多少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需求特性的产品;一是垂直层面上:时间维度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调整到最适合的供应链战略。

以小米手机系列为例,水平层面上,小米1到小米4每一代产品的需求和供应特性都有较大差异,对应供应链战略的SC1-SC4。垂直层面上,每一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1代产品基本退出了市场,2代产品处于成熟期,3代产品进入成长期,4代产品处于研发导入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具备了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强化小米的竞争力。同理,在 汽车 “四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小米成功构建好专属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之后,对 汽车 行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 汽车 虽然比手机更复杂,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关,两者均具有不少相同的属性。所以,小米造车除了是为了是爱你生态链的闭环以外,更多的是希望在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很多人会说,小米造车的优势很多,包括完善的供应链、资金充足等等。然而,这还不是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谈判的筹码。据最新数据显示,蔚来 汽车 1-7月份累计交付量达49887辆,位居新势力排行榜第一。蔚来 汽车 的成功离不开安徽省国资委的推动,毕竟在蔚来 汽车 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安徽省国资委出手拉了蔚来 汽车 一把。当然,安徽省国资委在投资蔚来 汽车 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 汽车 接触,有意将的小米 汽车 引入合肥。据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还不清。”对于该消息,小米公关部表示“不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现阶段正处于观望的状态,因为在安徽省国资委与小米接触之前,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均向小米抛出橄榄枝。因为小米造车一旦落户到某一个城市,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该城市的GDP作出贡献。

与蔚来 汽车 不同,蔚来 汽车 当年的选项是唯一的,而小米现阶段是多项选择,拥有谈判的资格和更多的筹码。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各大城市均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得知小米最终选择落户哪一座城市,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当小米正式宣布落户某座城市的时候,那么其势必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将会更加平顺。

点评

自小米宣布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天了,看似毫无动作的雷军,事实上已经在为其造车计划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当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开工”时,意味着小米 汽车 已经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一举突破现阶段新势力头部玩家的格局。

意外的香饽饽!六大城市抢着要,小米汽车凭什么这么牛?

在智能 汽车 赛道上,小米已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超新星。小米 汽车 的一举一动,外界都万分关切。

然而, 小米至今仍未宣布其总部与 汽车 工厂位于何处。 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关于小米拿地建厂的传闻不断,武汉、成都、合肥、上海、北京、西安,六大城市先后与小米 汽车 联系在一起。尽管每次“绯闻”都传得有板有眼,可小米集团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过。

小米 汽车 花落谁家,依然是个未知数?

小米 汽车 能带来什么?

一家造车六家抢,小米 汽车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其实, 根本原因或许不在于小米有多牛,而是因为 汽车 工业本身足够重要。

汽车 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工业的命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游的 汽车 零部件、下游的 汽车 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业,可以为一个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上海引入特斯拉,一年时间建起工厂,三年时间便开始向欧洲出口新能源 汽车 。围绕特斯拉上海工厂,逐渐建立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在特斯拉工厂 3 公里远的地方,就是其上游企业均胜电子工厂。

近日,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在上海临港建立新的工厂,专门为特斯拉供货。

宁德时代签约上海

特斯拉的到来,为上海临港带来一大批新能源相关企业。据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称,目前新片区已集聚智能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100多家,分布在整车及车身部件、动力系统等领域。今年涉及总投资额约300亿元,还有300多亿元的重点在谈项目。“计划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占到上海全市的4/5。”

上海引来特斯拉,孵化了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如果某个城市拿下小米,同样有机会复制特斯拉的事迹,凭空建立一个新能源产业链。

六大城市,各有优势

小米 汽车 ,很多城市都想要,其中武汉、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希望最大。武汉不必多说,雷军本人就是湖北仙桃人,大学就读于武汉大学,他本人武汉也有着深切的感情。

小米武汉总部

单从 汽车 制造来看,武汉确实拥有很多优势。武汉是我国重要的 汽车 工业基地之一,东风 汽车 每年 汽车 产销量都名列前茅。小米 汽车 落户武汉,很可能会选择东风 汽车 代工,鉴于武汉市政府热忱的态度,达成合作应该不成问题。

蔚来落户合肥

相比武汉,合肥、成都、西安三个城市机会稍微小一点。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过程中,合肥可以说是明星城市,在蔚来最危险的时候投入重金,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新能源 汽车 布局中,合肥已经聚集了蔚来、江淮、奇瑞、安凯、大众、威马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此外,合肥还有国轩高科等一大批新能源 汽车 上游企业。 单从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成熟度来说,合肥甚至优于武汉。

上个月,安徽高新技术产投消息人士等多方独立信源传出消息,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 汽车 接触,有意将小米 汽车 引入合肥。江淮 汽车 内部人士也透露,江淮 汽车 有机会为小米 汽车 代工,小米 汽车 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 20 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江淮 汽车 此前一直是蔚来 汽车 代工厂,在 汽车 代工业务上有成熟的经验。如果小米选择合肥,选择江淮 汽车 ,某种程度上将减少许多阻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造出真正的小米 汽车 。

在第二梯队三个城市中,成都与西安机会不大。目前看来,当地政府都在积极引入小米 汽车 ,可除了政策优惠之外,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是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或许在这场竞争中弯道超车,拿下小米 汽车 这个项目。

先看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 汽车 城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特斯拉、蔚来,从传统 汽车 厂商到新能源厂商,全都将总部设在上海。

上个月,小米官网发布了上百条与 汽车 行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其中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专家、CFD 仿真分析专家以及空气动力学开发专家等之外,工作地址均在上海徐汇区。

当然,仅凭招聘信息分析小米 汽车 落户所在地显然不科学。毕竟,小米 汽车 早前在北京发布了更多 汽车 相关岗位。

上海在引进小米 汽车 最大的劣势或许是政策优惠。当初引入特斯拉,上海市破天荒批了一大块地,给了许多优惠贷款,还给予特斯拉独资资格。 如此待遇,简直绝无仅有。 相比特斯拉这样的行业龙头,小米 汽车 目前只有个规划,研发人员还在招募,核心技术几乎没有。面对这样一个初创公司,上海市或许不会拿出多么诱人的优惠。

北京,小米的最终选择?

六大城市竞争小米 汽车 落户地,成都、西安已经率先出局。上海、合肥本身已经有新能源 汽车 企业,小米 汽车 对于她们,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那么,剩下的武汉与北京,就成为可能性最大的两座城市。

小米总部设在北京,第二总部设在武汉,两个城市都与小米有莫大的渊源。 而在比拼软硬实力方面,北京显然优势更大。

首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销售市场,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用户与粉丝。

其次,北京拥有诸多互联网资源,却鲜有新能源 汽车 整车工厂。理想北京工厂尚未动工,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智能出行企业也没有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小米 汽车 工厂若是落户北京,可以像特斯拉一样,带来大批上下游企业,甚至可以为北京带来一个完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再其次,新能源 汽车 涉及大量自动驾驶、智能化岗位,北京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百度、小马智行等公司潜心研究自动化驾驶多年,积累了无数经验丰富的员工,整个北京自动驾驶人才储备相当雄厚。

最后,北汽新能源可以为小米提供代工服务。半年前,小黑在《售价10万以上,小米 汽车 你敢买吗》一文中表示,北汽蓝谷麦格纳三电技术成熟、自动驾驶技术达到 L2.5,最有机会成为小米 汽车 代工厂。若是小米 汽车 公司真的落户北京,只需做好研发工作,就可以快速造出第一辆小米 汽车 。

从最新传出的消息来看,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似乎已成定局,或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正式发布。纠结了半年多,小米 汽车 落户问题终于要告一段落。接下来,小米 汽车 应该会将工作重心投入到 汽车 研发之中。小米 汽车 的雏形,正在小米 汽车 工程师的电脑里孕育,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见到它的真容!

图源:谷歌、小米官网、pixabay

相关文章
13408589752
关注微信公众号